当前位置: 明智屋首页> 窃明小说>窃明最新章节列表 >窃明最新章节  明智屋APP下载地址!
直达页面底部
窃明-第四十二节 回家
更新时间:2010-01-01  作者: 大爆炸   本书关键词: 两宋元明 | 窃明 | 大爆炸 | 大爆炸 | 窃明 
正文如下:
九尾龙龙小说空间(转载小说的空间)查看文章架空历史窃明(横扫千军卷如席第四十一节,第四十二节)2008年04月12日星期六上午10:10横扫千军卷如席第四十一节两帝

三尊大佛还保持眼观鼻、鼻观心的入定姿态,天启也懒得理他们,坐正了之后肃容对黄石道:黄卿家起来说话,有什么要求但讲无妨,朕一定会妥善思量。

黄石也不和天启客气,在大殿上朗声道:谢皇上,微臣第一需要足够的海船,微臣的兵士还尽数在长生岛,以臣水营现有的海船,不足以把他们尽数从长生运往宁远。

天启轻轻地点了点头,眼光一转就挪到了顾大佛身上:首辅,天津卫有多少可用的海船?

圣上恕罪啊,老臣实在不知。顾大佛一提官袍就要往地上跪,嘴里还不急不忙地道:老臣一会儿就去查,圣上恕罪啊。

好了,阁老请起,朕事先也不知。天启示意顾大佛坐回到他自己的板凳上去,然后掉头对着一个小太监道:立刻去查天津卫的海船,速速回报。

对小太监吩咐完以后,天启冲着黄石微笑了一下:黄卿家请说第二件吧。

第二件是关于觉华岛的,历史上努尔哈赤搬走了关宁军抛弃的大批物资,意犹未尽还攻下了觉华,歼灭了驻岛的四个营七千战兵,并屠杀了上万军户和驻岛的商人,烧了两千条船,抢走了八万余石粮食、十万余匹布、五十万两白银……

微臣斗胆,请皇上下旨给宁前道,让他们立刻凿开觉华岛的港口坚冰,让臣的兵马能够在那里登陆。黄石打算直接在觉华登陆,然后把人马统统转移到宁远堡里面去,再放一把火将觉华的物资烧个干干净净。为了以防万一,他还补充了一句:皇上,最好加一句命令给觉华将佐,如果建奴抵达时微臣尚未到达,他们应焚烧积蓄,然后撤入宁远堡。

天启笑道:此事容易,朕这就下旨,黄卿家还有什么要说的?

最后一件皇上已经给臣了,黄石微微停顿了一下,偷偷扫了一眼身旁的三位专心吐纳的大佛:臣只是想确认一下,皇上赐给微臣的银令箭,是不是可以指挥所有五品以下的官员?若是有不高于二品的官员在军令方面与微臣起了冲突,是不是该以微臣的军令为准?

天启听得有些糊涂,他皱着眉毛扫了下内阁大臣和太监,犹豫着问:黄卿家这是何意?

黄石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鼓起勇气大声道:回皇上,微臣就是想知道,如果宁前兵备道、宁前道佥事或者宁前道通判和微臣在军事问题上意见相左,那到底是微臣听他们的,还是他们听微臣的?

天启听了之后一下子变得默默不语,而三位大佛则同时抬起头来,一个个眼中都是精光四射,顾大佛首先出来搅稀泥:圣上,我朝祖制,以文御武。尤其黄将军还是客将,若是强行让宁前道官员听黄将军的恐怕不妥;但反过来说,老臣以为黄将军作为客将、二品的持节武将,若是由五品的宁前道节制确实也有些不妥,所以还是互不统属为好。

互不统属就是各自为战,这还不如我听袁崇焕的呢。

听到这个愚蠢的建议后……好吧,这个建议已经很给黄石面子了,但他仍然忍不住抗声道:皇上,顾大人所言极是。但万一宁前道和微臣相持不下,比如坚守或是出战,到底该以谁说的为准?

见黄石这么不识抬举,顾秉谦哼了一声,语气也变得不善起来:圣上,如果不是黄将军战功卓著,老臣以为以文御武的祖制不可违。

一边的丁绍轼对于黄石名声大振早就心里有气,现在看黄石一个区区武夫还敢争辩更是怒不可遏:启奏圣上,老臣附议顾大人所言,黄将军虽然不属辽镇管辖,但既然到了宁远,就理应归于宁前道统属。

另一个阁臣冯铨看到场内气氛剑拨弩张,却也不愿意大家就这么打起来,他赶快跳出来打圆场:圣上明鉴,以臣之见,但凡遭遇军务,可以请宁前道和黄将军自行商量,黄将军和宁前道都是同僚,老臣相信他们自然会各退一步,以和为贵。

冯铨的各退一步、以和为贵的主意本来就和顾秉谦的意思相符,丁绍轼也觉得黄石圣眷正隆,不给他一点儿面子也不好,所以这两个阁臣也一致叫好,对这种处理方法交口赞誉。

不过他们给黄石面子不意味着黄石给他们面子,黄石冷冷地道:末将身为同知都督,就是被子宁前道节制也没有什么,但敢问三位大人,如果主事、佥事、通判也和末将意见相左,开将又该如何自处?

虽然不合规矩,便给黄石一点权力也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冯铨一笑道:自然是以黄将军为主。

黄石马上紧跟着追问了一句:冯大人明鉴,如果下面的官员借口奉了宁前道的命令,拒绝服从末将,怎么办?

此仗要面对的是努尔哈赤亲自统帅的后金大军,黄石首先怕地方的文官给他扯后腿,搞得战不能战,守不能守;其次因为他自从拜访过熊廷弼后变得信心百倍,觉得平定后金也就三、四年的功夫了,所以黄石不太希望袁崇焕上台来给这个进程增加变数,希望能在最后时刻剥夺袁崇焕上台的机会。

黄石暗自盘算:阎鸣泰的计划是用三个协布防整个宁远筑垒地区,朝廷根据阎鸣泰的方略,禁止从觉华等宁远外围据点作任何撤退。宁前道袁崇焕能指挥灵便的只有宁远堡的守卫部队,最终整个宁远堡垒群还是被努尔哈赤扒成了宁远一座裸城。宁远大捷确实斩首二百余具,但除了袁崇焕的直辖部队外,宁远地区的关宁军不仅在觉华被全歼四个营七千人,其它各协合计还报了一千战兵阵亡。

黄石暗想:当然,按照关宁铁骑的标准这确实能算是大捷了……可怜的袁崇焕后来被这帮垃圾坑了两次,第一次罢官,第二次千刀万剐,我不让他上台也是为了他好。

这次黄石打算把所有的兵力都收缩回宁远堡内,多余的物资统统烧掉,即使是这样损失也会比历史上小,而且集中了三个协的兵力加上长生军,说不定真有机会重创后金军。关宁军喜欢凭借火器打不接触战争,那让长生军上去拼命,他们在后面放放炮总该行吧。

不过内阁也坚决地不打算再退缩了,顾首辅更是气得吹胡子瞪眼:要按黄将军这个说法,就是巡抚和经略的命令也没有你的命令有力了?真是岂有此理!

黄石觉得自己并没有破坏大小相制的规矩,也没有要求人事任免这样的大权,所以就顽强地继续争辩下去:皇上,微臣只是希望宁前道能暂时配合臣的军令,毕竟臣已经打了五年仗了,一旦建奴稍退,臣就绝不再对宁前道说一个字的命令。

想不到顾秉谦、丁绍轼闻言纷纷冷笑,他们嗤笑着讽刺道:匹夫之勇,便打一百年又有什么用?

皇上……

够了,天启打断了黄石的话,这时太监送上来天津卫的海船报告,天启翻看了一会儿,就叫递给后面的魏忠贤,让他安排海运问题。处理完了海船的问题,天启直截了当地问:黄将军说说打算到了宁远怎么做吧,还有,能给朕什么保证。

在黄石的概念里,关外除了宁远堡和觉华岛再无有价值的堡垒,其它诸堡垒不过是浪费钱财而已。实际上他甚至认为只修觉华一堡就够了。黄石向天启讲述了他的计划:把外围的城堡全部放弃掉,然后把宁远三协和长生岛两营集中在一起,如果后金兵力分散就主动出击,如果无机可趁也可以确保宁远堡。

在这番叙述里黄石还参杂着解释了为什么要集中兵力,并提到了他个人对野战的重视。听完了这篇议论后天启点了点头:祖制,银令箭可以调动地方军马,节制五品以下官员,并没有说文武有别。

说完以后天启一拍御座的扶手站了起来:朕意已决,你们都退下吧。

阁臣们退下时黄石也犹豫着是不是要跟着退出正殿,就在他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的时候,一个太监走过来道:万岁爷要召黄将军单独奏对,请将军跟我来。

这个太监把黄石一直领到了后面的兰台,天启旁边还坐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这孩子一脸地激动,显得跃跃欲试,黄石留意到他的身上穿着五龙袍。天启的目光里充满了溺爱,他指着那孩子对黄石道:黄将军,这是信王,他一直想见见你。

黄石知道这便是朱由校的同父异母弟弟朱由检,天启二年被封为信王,连忙又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道:末将叩见大王,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

谢大王。

天启赐座以后对着黄石道:朕已经叫人去安排了,天津卫的海船接到命令就会立刻出发去长生岛,有一队禁军护送黄将军出京直奔天津卫,有一艘快船在港口等着黄将军。

皇上英明。

天启微微一笑:朕手下的百官,大多是干拿俸禄不干活的,幸好还有黄卿家你这样的,让朕很欣慰。

皇上……

伸手制止了黄石的表白,天启朝着身边的弟弟,若有所思地问道: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听李娘娘讲过的故事么?还记得谁是住在燕京的第一个太后么?

据东林党认为,李选侍最大的野心就是做太后,无时无刻不朝着这个宏传的目标努力,在这个罪恶企图被充满爱与正义的东林党挫败后,她在明史中也留下了一个恶毒的女人的名声。其罪行包括谋杀泰昌帝、毒打天启和崇祯的亲娘到死、阴谋篡位和淫乱后宫等。天启在位的时候懒得和东林党争论,只是把她奉养起来。而崇祯即位后曾极力为她鸣不平,并公开声明:皇考怜先帝与朕无母,故命李选侍抚吾等,其待先帝与朕如亲,吾等亦事之如母,至于殴打垂帘,纯属无稽之谈。当然,崇祯说了也是白说,当他看到文官集团一如既往地拿移宫案当大功时,才明白他哥哥天启为啥从来都懒得替养母争辩。

黄石正在琢磨第一个在燕京的太后是不是成祖老婆的时候,那少年就大声道:臣弟记得,是被金人掳到燕京来的韦太后,李娘娘当时讲的是岳王的故事吧。

天启宠爱地看着自己的弟弟,抚掌笑道:对,你给黄将军讲讲这个故事吧。

少年说话的声音很冲:好。

朱由检口中的韦后就是宋高宗的老娘。她被金兵抢到北方后受尽了凌辱,还被迫给金兵生了两个儿子。韦太后在这段最黑暗的生活中,一直听金人提到一个宋朝的大将叫大小眼将军,这个大小眼将军很是厉害,金人对他都是又恨又怕。

随着宋军的不断壮大,金人对宋国俘虏的态度也在不断地转变。金人愿意议和了,他们希望和平了,还把高宗的老娘和老婆从奴婢中拣了出来,给她们修了专门的屋子。后来又派来仆役提供较好的食物,韦太后虽然不知道这个大小眼将军是谁,但也对他充满了敬仰和感激。

后来应宋高宗的要求,金人把韦太后放了回去。回到了临安以后,韦太后第一句话就是要见'大小眼'将军。但是旁人告诉她,大小眼将军不在了,大小眼将军被朝廷杀了。

说到这里朱由检就停了下来,语气里充满了哀伤。

听着弟弟复述儿时听过的故事,天启脸上也满是遗憾和惋惜,他感觉自己的眼眶又像第一次听这个故事时那样变得湿润了。于是就赶快掉头大声问黄石:黄将军可知道大小眼将军是谁么?

黄石声音也变得苦涩:以臣之愚见,大概是岳武穆岳爷爷吧。

正是。天启长叹了口气。岳飞因为有眼疾,所以眼睛一个大一个小,金军一看见这个显著的特征就会大呼小叫地互相警告这个厉害的家伙又来催命了。

韦太后听说大小眼将军没有了,立刻就难过得生了重病,后来身体也就不行了。天启感叹了一会儿,对黄石正色道:黄将军可听说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么?

品味着皇帝话里面的意思,黄石鼻尖上开始透出冷汗来,他起身跪下:微臣斗胆,敢请皇上明示。

天启慢悠悠地道:黄将军手下兵不满万,但已经有人上奏折说卿家不爱财货、不蓄妾婢,恐志不在小。

虽然已经是农历十二月,黄石仍感觉汗水沿着鼻梁缓缓聚集,眼看就要滴落下来了,他垂首向着地面道:微臣一片愚忠,可鉴日月,伏乞皇上明察。

天启长身而起,怒道:朕不是赵构!

周围的太监顿时都吓得跪倒了一片,朱由检也有些惊慌地站起了身,小声道:皇兄,息怒。

朕不是赵构……不是赵构。天启缓缓走到黄石身前,亲手把他扶了起来,让他坐回到板凳上:黄卿家,你好好地去做,不用管别人怎么说,等平了东虏之后朕还要靠你去平奢安之乱。

嘴里说着话,天启就把自己腰上的佩剑解了下来,双手捧着递到了黄石眼前:朕的天子剑,黄将军这就拿去吧,朕要将军把它时刻佩戴在身,让朕的剑能够饱饮乱臣贼子之血。

黄石忙不迭地跪倒,双手把尚方剑接过来举过头顶,朗声答道:微臣遵命,谢皇上隆恩。

一边服侍的太监也忙着往起居注上记录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帝赐尚方宝剑与黄石。

五品以下官员,卿在紧急时刻可凭此先斩后奏,三品以下官员,卿亦可凭此停职弹劾。卿的专奏,通政司和司礼监不得阻拦。天启给黄石宣读了一遍尚方宝剑的用途,然后又微笑着勉励道:日后朕必不吝公侯之赏。

听了天启的命令,黄石小心地把剑系在了腰带上,此时他心中最后的顾虑也算是烟消云散了。黄石面向天启大声保证道:皇上放心,臣在辽东,必鞠躬尽瘁,死尔后已。

在一边旁观的朱由检闻言变色,急匆匆地插嘴道:黄将军,出征在即,慎言凶兆。

说完后他脸上一红,连忙又对天启谢罪道:臣弟失礼了,请皇兄恕罪。

御弟何罪之有?天启哈哈一笑,精神振奋地大声道:黄卿家,你今日为国立功,必能福及子孙百代,朕不食言,绝不食言!

天启五年十二月初九,黄石奉命急返长生岛,渡海援助宁远。

第四十二节回家

根据天启的命令,紫禁城南门大开,黄石昂首走出大明门的时候,背后还有十八个太监同时在奋力挥舞着响鞭,皇帝亲自登上城楼,站着目送他。黄石出了皇城门,冲着城楼上最后拜倒,用尽力气高声叫道:皇上,微臣这便去了。

方冠龙袍的天启皇帝俯视着脚下的宽阔御道,道路两侧站满了威风凛凛的羽林近卫,在这些金盔银甲、犹如天兵天将的羽林军外围,是黑压压的无数京师百姓。关于黄石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赶来的百姓已经等了好久,谁也不愿错过大饱眼福的机会,皇帝给将军送行可是难得一见的盛况啊!

天启在城楼上刚一出现,百姓们不约而同地向着天子跪拜,并发出向神祈祷一样的呼声,似乎是受到了这排山倒海的欢呼声的影响,性格一向有些羞涩的天启也满面笑容君临天下,臣民亿兆,皇帝胸中陡然升起一股豪情,他笑吟吟地道:凯旋京师献捷日,朕为将军解战袍。

皇帝轻声说出的话被身后的两上太监大声地复述了一遍,接着就是四个、八个、十六个、三十二个……传到紫禁城下的时候已经变成了千千万万羽林禁卫的齐声呼喊,这响遏行云的声音弥漫在天地之间,就如同天神从苍穹中发来的雷鸣一般。

三叩以后,黄石就站起来走向禁军牵过来的战马,他轻松地一跃而上,纵马向等在远处的金求德和长生岛队卫们驰去……

虽然有禁军拼命地鸣锣开道,但御街两侧还是有无数的百姓涌上来想近睹黄石的风采。不少人冲破了两侧禁军的封锁线,手里高举着香烛向黄石遥祝:黄宫保此去请一定要击退东虏。保护百姓平安啊。

刚刚听到消息、从城市的远处赶来的人们越聚越多,拼命地向黄石喊好。历史上任何时代,人民总是需要一个引导的英雄,并在内心深处竭力地将其美化。黄石凭借他耀眼的功绩,比原来历史上的毛文龙风头更盛。正如历史上天启年间有无数文人歌颂深入敌后的毛文龙一样,现在取代了毛文龙原来地位的黄石也成为了平民关注的焦点,当这个有着无数传奇故事的人出现他们的面前时,狂热就在京师的市民中传播开来。就连前世多次见识过追星场面的黄石,也被眼前的沸腾景象感动得热泪盈眶。

黄石看见一个又一个商人装扮的人挣扎着和负责秩序的衙役扭成一团,那些人在被衙役、兵丁推回去的时候还在挥舞着手中的东西,朝黄石喊道:宫保爷,听说东江军的军饷不足,小人愿意助饷。愿意助饷啊!

平时,说书先生为了感染听众,总是把东江军描述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在东北严寒的天气里连棉衣都没有,久而久之老百姓对这套说法深信不疑。街道两旁的人都情绪激动,纷纷掏出一点碎银,或是摸出几个铜钱,要为苦战在敌后的战士们出一份力。

九爷早就来了,他在人群中高举着一大锭五两的银子向黄石的方向挤过去。但也同样被衙役挡了回来,虽然九爷把喉咙都快喊破了,可他的声音还是被淹没在人群中了。身上衣服被拉扯破了几处,九爷也恍然不觉。他满心欢喜,今天真是没白过,想不到竟然见到了黄宫保!他看着渐渐骑马远去的黄石,用尽吃奶的力气发出最后的大吼:宫保爷,小人朱磊,明天就把直隶这边的生意停了去山东。小人去给东江镇运货,明天就去啊……

离开北京以后,黄石和手下一路快马中鞭,十里一换马,直奔渤海而去。抵达天津卫以后,地方官告诉黄石,他们接到命令后立刻征用了不少民用的海船,目前四十艘大船和足够的水手已经在路上了,另外一艘专用的快船正在等待着黄石一行……

天启五年十二月十六日,长生岛

现在岛上已经有了十五万居民,其中有八万男丁。黄石之所以把这么多人集中到长生岛而不是新收复的复州,就是为了避免军户都去种地。这些人在鲍九孙的指挥下,已经又在中岛修筑起了四座风车和另一座窑炉,这些设备等到明年河流化冻后就可以开始工作了。以前给北京写信汇报工作时,鲍九孙还信心十足地告诉黄石,他打算在开春后再修起两座风车来,地址也都已经选好了,水库也要扩建一番。

黄石跳下小船,回到了阔别四个月之久的根据地。很快,吴穆、赵慢熊和鲍九孙就赶来老营参见,让黄石意外的是,章明河和章观水兄弟也在岛上。自从选锋营主动提出接受整编后,章家这对结义兄弟已经以嫡系自居了,满嘴大人、大人叫得比长生岛的旧人们还亲热。

而黄石现在也确实把他们当作嫡系看待,因为无论是官兵构成,还是指挥体系,选锋营都已经和救火、磐石两营并无二致。为了拉近关系,那章观水私下向章明河提议改军旗,这个主意和后者心里的打算不谋而合,现在选锋营新改的军旗上也有一条和救火、磐石营旗上一模一样的毒蛇,区别在于选锋营指导背景改成了一把宝剑代替救火营的云纹和磐石营的青山。

虽然没有看见贺定远和杨致远,但黄石还是先简要介绍了一下他回来的目的,然后就告诉一屋子的部下,他希望能在十五日前出兵。天津卫的大批海船紧跟黄石前后脚到达长生岛,随时都可以出发。说完后黄石就问赵慢熊:各营战备状态如何?贺游击和杨游击何在?

听到这个问题后,留守的赵慢熊猫顿时就满脸都是丧气,他首先看了看站在黄石身边的吴穆,后者已经是满脸通红。赵慢熊哭丧着脸道:回大人,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一回事儿。吴公公派贺游击、张试百户和磐石营去复州了,他们还带走了一半的铁甲,嗯,也就是一千三百副。

黄石惊讶地看向躲在一边的吴穆,这还是监军上岛来第一次直接干预军事行动:吴公公,这是怎么回事?

自黄石说完任务后,吴穆就面如死灰,他知道自己又把差事搞砸了。眼看黄石问到头上吴穆把脖子一缩,满脸羞惭地道:毛帅下令东江左协戒严,咱家想长生岛自然没有什么威胁,就把磐石营派去复州协防了,还……

吴穆抬眼看了一下黄石的脸色,挠了挠头又吞吞吐吐地道:咱家还用了黄军门的大印,命令金州、旅顺等地的军队往复州集结协防。

既然黄石入京,他的副将印信自然是监军保管,吴穆这次一听说后金动员了一百六十个牛录就觉得军情紧急,所以吴公公就当机立断,把东江左协的精锐都派去复州了。自从吴穆上书,天启生气,魏忠贤来信大骂吴穆之后,吴穆虽然觉得很对不起黄石,但心中也有点窃喜他觉得自己发挥一下的机会到了,童贯童王爷的光辉榜样似乎也正在眼前向他招手。

要是黄军门早回来一天,他们就还没有走,这也是巧了。吴穆好歹给自己找了个借口,跟着又如同挤牙膏一样地吐出了另一个坏消息:咱家听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所以就让杨游击把储备的军粮也都押去复州了。

眼看黄石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吴穆急忙道:邓千总的炮队还没有都运走,现在应该还有不少在北信口码头等着装船!

去把邓肯喊回来,上了船的炮也都给我搬下来。黄石立刻打发了一个内卫去传信,然后安慰吴穆:吴公公,这也不是您的错,把大军调去复州防守也可以说是稳妥之道。

是啊,是啊,咱家也是想为黄军门分忧嘛。吴穆不安地搓动着双手,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咱家不也是怕盖州的建奴来偷袭么?

盖州现在有建奴么?黄石狐疑地看了赵慢熊一眼,他记得十月份时赵慢熊就汇报后金基本放弃盖州了,到了十一月已经基本是一座空城了,后金把盖州城内和周围的百姓都搬去海州了。

赵慢熊又看了看脸红得能去演关公的吴穆,讪讪地道:回大人,基本没有,最多有五十个汉军的哨探。

吴穆脖子涨得更红了,他抗声道:咱家也是怕中伏,所以派李督司去侦察盖州虚实了。

中伏?中什么伏?黄石觉得自己越听越糊涂,已经开始有点着急了。

回大人,吴公公制订了一个计划,赵慢熊把调子拉得好长,一听这个腔调就知道他对吴穆的计划一肚子怨气:是陈试百户和张试百户帮吴公公想出来的,说如果努尔哈赤真的去了辽西的话,就要动员我左协两万兵力去攻打有五十人驻守的盖州,陈度百户说这招叫'猛虎搏兔',属下说不过陈兄弟,吴公公就用了印。

这段日子黄石一直不在岛上,吴穆颐指气使的非常得意,但他也发现赵慢熊一伙儿嘴上恭敬,心里却不怎么瞧得上他的指挥才能。这样吴公公感到十二万分的委屈,他觉得自己这几年表现得一直不错从来都是很镇静、很勇敢,也不避矢石地亲临前线,还跟着大伙儿一起吃苜蓿,按照兵书上的说法自己明明应该得到官兵一致爱戴才对。

以前没有受到热烈拥戴吴穆倒也不介意,他也承认自己远远比不上黄石;但黄石走了以后自己还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戴就让吴穆有些想不通了。他在连续失眠了几个夜晚后,自认为找到了原因,那就是在复州之战中擅自调动后卫是个大败笔。

既然吴公公分析出这个是大家看轻自己的原因,那他就卯足了劲一心要打个翻身仗。他从东江塘报看到后金要出兵辽西后,吴穆就一直在琢磨靠收复盖州来让官兵心服口服。为了食品店一定要打个胜仗,吴穆把倒霉的情报头子李云睿在大冬天里赶去盖州野外侦察敌情,不仅如此,他还自以为是地抽调了每一个他能抽调的兵往复州集结,如果不是军粮实在跟不上了,他本想把救火营也派去复州的。

咱家是怕建奴杀个回马枪!吴穆从赵慢熊的语气里听出了讽刺的意味,他的声调也变得高亢起来了:咱家要吸收复州之战的经验教训。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

吴公公做的很好……

黄石看吴穆满脸都是委屈,好像还要继续引经据典下去,于是就赶忙打断他的话头,安慰他起来,刚说了几句话就看见邓肯冲了进来。

将军。请允许我……

邓肯用力给了黄石一个热烈地拥抱,放开了手臂退开后他略还不好意思地道:抱歉,将军,我忘了这是军事会议了。他端详了黄石两眼,突然蹦出一句很传统的中国祝辞:将军,您胖了。

黄石听了不禁莞尔,心中似乎也有一团暖意骤然扩散开来:邓肯你也胖了。这个时代在冬季里从事户外作业时,手上为了防冻都会涂上厚厚的油脂,邓肯自然也不例外。黄石一边把邓肯抹到他衣甲上的油擦下去,一边询问他炮兵的情况。

将军,四门三磅铜炮昨天就已经给盖州运去了,两门六磅铜炮还没有运走。卑职已经下令他们搬下来了。

幸好还有两门。黄石开心地点了点头,然后瞥了一眼旁边的鲍九孙:你们不是说要铸新炮么?铸好了么?

邓肯和鲍九孙同时叫起来:铸好了。

这两人对视一笑,鲍九孙就闭嘴不语了,邓肯兴奋地告诉黄石,新式的熟铁三磅炮已经铸造完成。长生岛生产出的第一批坩埚钢都被加工成了刀具,那座水力镗床自然也换上了精炼的钢制镗刀,所以现在长生岛已经可以用熟铁而不是铜铸炮了。

用熟铁铸炮确实导致一些问题,比如以前积累的铜炮铸造技术就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但无论黄石、鲍九孙还是邓肯都毫不怀疑使用熟铁才是正确的道路,毕竟熟铁比铜便宜太多了,现在三磅炮的成本已经降低到了原来的三成。

此外,邓肯还把炮车上的很多木制部件都换成了熟铁的,还加装了不少铁制的机械。这虽然导致了一定的成本提高,但却大大减轻了炮车重量和方便了火炮的使用。刚刚通过测试的熟铁三磅炮只有三百斤重,而且还有进一步降低重量的余地,操作起来也更加灵便,邓肯和鲍九孙都认为这种炮完全可以跟上步兵行军。

既然有这种炮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邓肯和鲍九孙就认为黄石以前要求制造的超级火铳没有必要了,邓肯还坚持认定黄石想像中的那种武器就是一磅炮。另外,首先邓肯反对把炮兵交给步队指挥,他认为那会让炮兵增加额外的繁冗步兵训练,而且效果还不一定好,专业化的炮兵才是正道;其次赵慢熊和贺定远更坚决反对编制的火炮超过每千人四门,他们都担心这会让长生军失去建军以来的白刃作战传统,导致部队的指挥官像其他很多明军将佐一样失去主动进攻的锐气和精神。

有这些长生岛高级军官们几乎一致的反对意见在前,鲍九孙就很过瘾地大笔一挥枪毙了黄石的大号火铳计划,转而全力支持邓肯铸造了三磅熟铁炮,现在已经有六门通过了验收,重量从早期的五百斤到最新的三百二十斤不等。

从复州把磐石营调回来恐怕要几天,而我们估计没有太多时间了。军队装船大概还要一天,就算海上一切顺利,我们至少也需要三天时间才能抵达觉华上岸。卸船也要花上不少的时间,然后军队必须要休息一到两天来恢复体力。黄石记得塘报上说后金大军会在十五日从海州出发扑向辽西,现在后金的先锋部队可能已经渡过三岔河,留给长生军的时间并不多了。

磐石营的五个步兵队立刻作登船准备,把几门炮也都拉上去。黄石下了命令后,又调头向章明河和章观水看过去,刚才赵慢熊汇报说岛上现在还有选锋营的两个步兵队,这两个队刚刚完成训练,章明河这次来长生岛就是要把这两队领走的。

章督司,我想用一下你的……

不等黄石说完,章明河就一个屈身,朗声抱拳道:大人有命,卑职自当效死。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没有弹窗,更新及时 )

没有找到此作者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