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的故事已经足够黑暗,足够有力。
沈善登保留了所有关于文明与野蛮,人性与兽性的对立。
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原版更残酷,更绝望。
原版无人区还有警察角色,他直接去掉了。
还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八国”加油站模糊时空。
那些角色像从不同时空缝隙里钻出来的幽灵,这些处理,让电影的形和意都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
唯一改动的只是结尾。
沈善登改动的只是结尾,却让整个电影的格调,不能说彻底不同,也是截然相反。
佩戴党徽的大叔,“1949到2009”的路牌,还有希望小学,孩子的读书声,让整部电影的格调彻底变了!
不再是一个关于人性永恒的黑暗寓言,变成了一部有明确指向性的近代历史故事。
电影里的世界,那个弱肉强食、法律缺席、暴力至上的“无人区”,正是1949年之前这片土地某种意义上的真实写照。
沈善登只是把那个世界,和这个世界,做了一次切割。
其实,这也是现实。
1949之前,就是“无人区”,连这片土地的精英,在西方“文明”世界眼里都不算人。
后世大漂亮在其他地方,比如日韩干的破事,民国时没少在中国干。
丁院士问的那句话“中国人算不算人?”,碳税如今能拒绝,49年之前各种赔款可拒绝不了。
原版无人区单纯从技术上来说,很完美。
只是这个世界,不是当代中国,而是之前的那个。
就好比一些电视剧电影,光鲜亮丽是国军,破破烂烂的是八路。
然而真实历史上,能穿布鞋的是八路,国军才是光脚,或者穿草鞋的。
沈善登的魔改,不光不突兀,还尊重了历史。
......
沈善登问他:“艺术性够不够?”
马可穆勒点头:“沈总,必须承认,你这部无人区,艺术性,很高。”
沈善登道:“看来我们达成了第一个共识。”
“但这不仅仅是艺术的问题!”马可穆勒叹息道。
沈善登的魔改,确实在艺术逻辑上自洽,甚至因强烈的象征意义更具冲击力。
但正是这种冲击力,让他感到不安。
马可穆勒道:“去掉结尾,单凭前面的部分,我甚至有信心为你争取金狮奖。”
他苦笑着,摊了摊手,“有了那个结尾,有了那枚党徽,有了那个路牌,别说金狮奖,根本不能进入主竞赛单元展映。”
“你知道规则的,有些红线,谁也碰不得。”
沈善登示意道:“你可以做主的,查尔佩里克即将离任。”
马可穆勒下意识抗拒:“不,我不能!”
沈善登打断他,目光如炬道:“你担心什么,担心事后清算?”
马可穆勒张了张嘴,没能立刻回答。
现实的镣铐沉重无比。
沈善登看着他变幻不定的脸色,缓缓道:“你还能在威尼斯做多久?电影节在调整,欧洲的舆论也在转向。但你马可穆勒最大的资本,从来不是迎合那些转向,而是在中国!”
“你比任何人都了解中国电影,你在这里拥有的人脉和资源,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
“放弃一部可能载入史册的电影,放弃巩固你在中国电影圈地位的机会,值得吗?”
马可穆勒的心猛地一跳。
“我只能说,试试。”
马可穆勒最终艰难吐出了这几个字,感觉喉咙有些发干。
“你知道我们的环境,管制很严格。我不能保证什么。”
沈善登点了点头,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尽你所能。”
他知道,仅仅依靠马可穆勒,还不足以完全撬动那扇沉重的大门。
有些较量,在艺术之外。
好在他拍这部电影,也不是用来冲奖的。
几乎在同一时间。
查尔佩里克正逐步和一个白女交接工作,正式离职还有点时间。
史密斯咬着牙。
他内心很愤怒,依然是助理,工作少不了,升职没他的份。
而且新来的白女专员,比查尔佩里克这个王八蛋更白痴。
查尔佩里克倒是心情不错,他的下一个工作已经确定,薪水达到了他的预期。
这就是在中国工作的意义,这是一片机会之地。
查尔佩里克将书籍、文件,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纪念品放进纸箱。
接到马可穆勒的邮件,查尔佩里克想了想,还是打算交好沈善登。
反正都要走了,有些权限不用白不用。
趁着最后这段时间,“放飞自我”一些也无妨,从沈善登这边获得一些人情。
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线路。
不过很快,查尔佩里克就被警告了。
查尔佩里克正米字旗出身,打听了一下,大惊失色。
然后查了最近的风向,还有媒体炒作。
“妈的,你们疯了?”
......
9月27日。
北京。
奥体中心附近一家豪华影院前,气氛热烈。
巨大的无人区海报悬挂在入口处,冷峻的色调与戈壁的荒凉感扑面而来。
今晚,是无人区的首映礼。
沈善登站在影院内部休息室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熙攘的人群。
他将这部电影放在国庆档,意图明确。
从一个艺术作品的层面,发挥它的现实作用,击碎某些西方势力的幻想。
这也是电影应有的作用。
江文也来了,让子弹飞进入最后筹备阶段,他穿着一件标志性的立领外套,坐在嘉宾席上。
走完流程,进入最重要的放映环节。
江文坐在座位上,看完电影,他罕见有些失神。
相较于他喜欢的隐喻,沈善登大大方方的拍。
无人区里的那个世界,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历史状态的精准体现。
那里弱肉强食,暴力是唯一的通行证,法律形同虚设。
这哪里是简单的西部片?
这分明就是旧中国,尤其是民国时期的真实写照!
政府羸弱,地方军阀、土匪、豪强割据,生命财产安全毫无保障,整个社会就是一片野蛮的丛林。
电影里的每个角色,从信奉契约精神的律师潘肖,到崇尚暴力的盗猎老大,再到加油站那家黑店老板,都在为了生存或利益而挣扎、堕落。
这象征着在旧秩序崩坏,新秩序未建立时,人性中“兽性”一面的全面释放。
江文还是和沈善登有共鸣的,他很清楚,西方某些势力所希望看到的,正是中国回到这样一个“法度不行于荒野”的“无人区”。
一个内部相互倾轧,便于他们攫取利益的中国。
电影的叙事主线,从“沉沦”到“救赎”与“回归”,在江文看来,本身就是一部微缩的中国近现代史。
潘肖起初信奉的那套“契约精神”和法律技巧,在“无人区”里彻底失败了。
他撞人、被追杀、目睹死亡,最终,他放弃了赖以生存的轿车,选择了点燃油罐车,以自我牺牲的壮烈方式完成救赎。
这象征着,在捍卫家园和生命的终极考验面前,个人主义和精致的利己主义是无效的,唯有牺牲与奉献才能带来新生。
那个叫娇娇的妓女,无疑是“人民”的象征,她弱小、被动、受尽欺凌。
她的最终获救,不是靠某个孤胆英雄,而是靠那个代表着基层秩序与党性光辉的“党徽大叔”。
大叔的出现,以及他身后逐渐显现的“希望小学”、“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标语,明确指出了救赎之路。
从“1949”驶向“2009”的镜头,更是神来之笔,直白指出新中国的成立就是中国驶出“无人区”的历史分界线。
任何想让中国“回去”的企图,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
最终空镜拉升,希望小学的读书声,充满生机的城市,与开头荒原上鹰隼捕杀藏羚羊的冷酷景象形成一种回扣和呼应。
也是对某些外部势力最好的回应!
主持人邀请主创上台。
“电影放完了,大家感觉怎么样?”
沈善登道:“有些朋友觉得太黑暗,太压抑,很吃惊电影尺度。”
“但我想说,电影里展现的,民国时期的真实状态。很多人,包括现在的一些公殖,对那段历史存在浪漫化的想象,觉得是风花雪月,是才子佳人。其实不是。”
“这部电影我使用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这个文学手法起源于拉美一些文学作品,实际上,只是拉美的现实写照。”
“当然,作为电影,无人区依然只是一部消费产品。”
“消费产品,归根结底,是让人获得某种体验,甚至是快乐的。”
“而我们,经历了百年的苦难,才从那个真实的‘无人区’中走出来,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有秩序的,有希望的家园。”
“今天,我们能够坐在这里,欣赏一部电影,享受休闲娱乐带来的快乐,这种‘消费’的资格,这种平静的生活,本身就是我们奋斗得来的成果。”
“任何势力,无论是电影里的盗猎老大,还是现实中的某些力量,如果想要让我们‘回去’,回到那个混乱黑暗的‘无人区’,我们都将予以最坚决的反击!”
10月1日。
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无人区全线上映。
市场的反响给出了答案。
作为一部偏文艺的电影,首周末,票房轻松突破一亿大关。
无数观众走进影院,被那片冷酷的戈壁,其中的黑暗所震撼。
如果没有结尾,这部电影会很压抑,而结尾恰好给了很多观众一种心情释放。
网络上。
关于电影主题的讨论热火朝天。
不少观众恍然大悟,原来艺术电影也可以很好看!
不是说艺术电影就是一定要让人看不懂,让人难受,而是有一些所谓的文艺导演,根本拍不好。
当然,随着无人区首周票房出炉,一些人悄然把无人区开除了文艺电影行列。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没有弹窗,更新及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