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明智屋首页> 重生之八福晋的奋斗小说>重生之八福晋的奋斗最新章节列表 >重生之八福晋的奋斗最新章节  明智屋APP下载地址!
直达页面底部
重生之八福晋的奋斗-第二百五十章 安排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 就爱嗑瓜子   本书关键词: 历史时空 | 就爱嗑瓜子 | 重生之八福晋的奋斗 
正文如下:
●九月初十,康熙回宫,第一件事情,不是调兵遣将援西11驻军,而是做了一番人事调整,原工部左侍郎年希尧升任内务奉宸院总理大臣,兼任营造司主事,正式供奉内廷。原宫廷画师郎世宁升任工部员外郎,兼任宫廷画师,成为外国涉足中国官场的第一人。

另外从翰林院中抽出一部分人,由张廷玉带领组成编写小组,在文渊阁成立工作室,开始着手编写《康熙字典》。准备调用全国的藏书来完成这不旷世之作。原先编写幼教读物的那些个,也搬到了文渊阁工作室。这里渐渐形成了国立编辑部o

紧接着,康熙又把目标转向了户部,原户部右侍郎,按照道理,侍郎是尚书之下的第一级官员,手下有大批类似笔帖士,郎中,以及更加多如牛毛的员外郎才对。当年在吏部的时候,其下属郎中和笔帖士加起束逾百人。有这样一个团队伺候着,难怪这小子如鱼得水,干什么有什么呢!反正工资是户部发的,不用他养着。

这也就是为什么,户部和吏部天生有仇,而官员们多偏向吏部的原因,是给饭碗的,被他看上的就能做公务员,没有人数限制,可是发工资的,人一多,俸禄负担加重,那边就想着法儿抠门,什么福利补贴统统没有,官员们穷得叮当响,京官苦,好比墙角打洞的老鼠,地方官富得流油,外块多还不满足,贪赃枉法五毒俱全,京官别说油水了,能不能拿到全额工资还要看户部小吏的心情,有的时候,某些官员领工资迟到,那边小门一关,下个月的今天清早。

不但对官员们抠·对自己更抠,户部掌管天下税务·其繁琐程度可想而做,他手下的人偏偏是各部门中最少的,问到他,他还理直气壮地说;“税务乃国之根本·岂是人人都能染脂的?”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导致了一种情况,那就是除了他和他的心腹之外,所有人都消极怠工了。

做什么他都能挑刺,不是你心腹你就指手画脚什么都不放心,那还不如全都你一个人干了,我们又不要在皇帝面前表现什么,有皇子愿意为我们分忧,那再好不过了,反正户部被成为六部中最清水的清水衙门‘朝廷每年都有大部分的赋税流失,战争,灾荒,皇上日行一善,地方宜中饱私囊·种种叠加,户部本来就穷,你还一则守财奴的模样,外人看着就更可怜了。

这种情况发展到现在,康熙都看不迂眼了,这孩子,就是一根筋,只知培养心腹·却不知驾驭心腹之外的人·才是上位者的能力体现。对于这一点,康熙不得不承认·是个中天才,无师自通。而,只能赶鸭子上架,强迫他改变思路了。

老人家亲自下旨,也不往外面新招人了,就各部最底层的员外郎一级里面挑选人员增补给户部,并且明确规定,这些人三年内不得外调。眉头大皱,这算怎么回事,老爷子这是把我的地盘当作垃圾中转站呢?各部的员外郎?都是些光吃饭不干活的读书人,他最厌恶这种人。

在清前期,有一项税赋叫“地丁税”,除了官员以外,其他比如商人,手工业者,农民等都要交一定数额的地丁税,这也是为什么,康熙下诏“滋生人丁永不加税”的时候大家欢欣鼓舞了。

然而,有一种职业的人是不用交地丁税的·这种人就是书生,只要有地方学馆的学籍证明,除非脱离学籍或者获罪,其终生都是免税的。这样的规定,初期是为了稳定明末知识分子的情绪,二来也是为了体现统治阶级愿意亲近中原文化,愿意认同孔孟之道的姿态。因此,读书人在清前期是有很多优待的。当然,对他们的看管也是很严密的。

读书人不上税,这在看来绝对是荒谬的,读书人一不耕田二不经商,无法产生财富价值,更何况他们的出路只有科举这一条,每年能从这条路上走出来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剩下的这芸芸众生还都不用上税,这不是看着一块大蛋糕却不能吃么?

在国库这么缺钱的情况下,你说他能不对这一群“特权阶级恨之入骨么?因此,对康熙的这一举措非常抵触,碍于君威,他也只能把火憋在心里。

当,这些人在户部是定要被边缘化的。

做完这些,老康才把目光放到了西北的战事上,■11,并没有改变葛尔丹侄子的意志,隐忍数十年的爆■,其破坏力何等惊人。而且他们个个都是蒙古莽汉出身,没有什么军纪可言,到处烧杀抢掠,欺男霸女,和原先盘踞的盗匪沆瀣一气,几乎不需要磨合,瞬间就能发挥强大的战斗力。

信郡王得了康熙的密旨,主张守而不攻,保存有生力量等待反扑。祯则不然,青年血性,他怎么能眼看着别人欺负到他头顶上,双方几次碰撞之后,双方各有伤亡,紧接着,可怕的事情如康熙预料的那样发生,祯手底下的那些降兵哗变了。

可怜祯到底都没弄明白,为什么自己供他们吃喝,帮他们训练,结果他们根本禁不住诱惑,被对方三下两下就糊弄过去了。11内的形势因此更加错综复杂,并且有不断恶化的趋势。开始有逃兵灾的人穿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出现在内地。

康熙认为的最佳时机,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了。年羹尧离京上任四11总督,统一省兵力,祯和信郡王同为先锋将,辅佐新总督作战,康熙给了年羹尧四11一省的至高权力,赏穿黄马褂,赏镶八宝黄金佩刀一把。武装到牙齿。而且,康熙在这之前已经吩咐陕西驻军集结11陕边境,随侍准备进兵。这些人是康熙早年就开始筹备的武装力量。

搞定这些事,康熙再度带着孩子们躲进了畅春园。这次·他把太后也带去了,同时也带去了王贵人和陈贵人。这两人都是这几年的新宠,王贵人所生三子,十五阿哥成婚在即,十六阿哥劫后余生,最小的阿哥却在去年的时候殇了,年仅七岁o这次带上她也算是个安慰了。

太后把今年入选的绣女名册给康熙迂目,康熙随手翻了一下,心里有数,御笔圈了几个人选;“这几个人留中,儿子另有用处,其他的或配与宗室子弟。”太后点点头,有意无意地拿起一叠纸;“哀家今日总觉得心神不定,时常夜不能寐,太医也瞧不出个所以然来,幸而有了这些经文,皇帝看看,这字,可有进步?”

康熙恍然,太后是提醒他,郭络罗氏还在家关着呢!只是,眼下老康并不想把她放出来,于是,老康笑了一下;“皇额娘,朕当初向您请示将郭络罗氏的处罚改为禁锢佛堂,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让她在佛前为额娘祈福,额娘年纪大了,儿子政务繁忙,有恐无暇顾及······”

太后摆手;“哀家跟你提她,并不是要干涉你的决定。只是,你不要忘了答应哀家的事。”康熙点头;“儿子省的。”

时间到了十月,秋闱放榜近在眼前,康熙也很关注这次大比的成绩。做太子的时候,大比每次都能让江南怨声载道。这一次,下台了,康熙特别派了文渊阁大学士组成阅卷组,空降两江总督府,专门负责阅卷。

康熙关注这次科举还因为最近一直在苏州织造的秘折上出现的义门学子,号称江南书生的典范的义门,成绩又怎么样呢?

避暑回来,继续停职,他的心思,也飘到了江南,眼看就要放榜了,他当然也想知道义门的学子们能不能一鸣惊人呢?佛堂里的妻子,她一定也很想知道结果吧?她一直对义门非常关注,指导他们赈灾,指导他们学以致用·甚至给他们写学训,让柯安派军人到义门束锻炼书生们的体能和团队意识。

敏芝把义门学府当成了现代的全日制学府,从小学到大学一肩挑,毕竟金榜题名之后就要入仕为官做公务员的·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积累社会经验。现代十二年之后面临高考,考完了还能再深造,只要自己愿意,家里愿意,十几二十年完全靠别人养着。可是这些义门学子却不一样,他们的目标都是为国效力,敏芝好不掩饰地把义门的办学理念通过何焯告诉了每一位学子。

对敏芝的安排从来不加干涉,他的潜意识里·老婆做这些事,一定有她的用意,江南这盘棋,老婆看上去比他看得更透。唯一让他担心的是,他现在不在吏部了,即便这些孩子将来能够入选翰林院,他们的前途如何,完全不在他的掌控之内。

十月十五,终于迎来了放榜日,结果却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没有弹窗,更新及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