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鼎

第506章 分封风波

sodu,,返回首页

sodu

名份虞姬疑惑地问道什么名份

赢贞这话没头没尾的虞姬还真没听出什么意思来治儿是大王嫡出又过继给了先王为嗣其身份贵不过可言只去黔中郡当一个区区郡尉原本就已经够委屈的了还要什么名份难道以治儿的身份还不配当这个黔中郡的郡尉

赢贞忙道:小妹是说治儿的身份贵不可言去当黔中郡的郡尉实在是不合适别的不说单说到了黔中之后如何与郡守相处所以在治儿动身前往黔中之前大王最好封他为黔王这样一来由治儿镇守黔中就显得名正言顺了

大王不是说过不封王么虞姬颇有些不以为然

项庄的确公开说过不封王毕书那么大的功劳也只封了吴国公

赢贞道:大王是说过不封王多半只是不封异姓王治儿是大王嫡出又过继给了先王为嗣封王却是份属应当朝野上下也定然会同声支持

虞姬沉吟片刻摇头道:还是不妥黔中郡地处蛮荒太偏僻了

赢贞嘴角便绽起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虞姬这句黔中郡太偏僻就已经完表明了她的态度很显然虞姬是很乐意项治封王的不过她不愿意项治受封黔王因为黔中郡太过偏僻了若能封吴王或者丹阳王她就不会有什么意见了

当下赢贞笑道:小妹也觉得黔中郡太偏僻治儿最好还是留在江东这样的话隔三岔五的也能前来秭陵向姐姐问安

虞姬也是个冰雪聪明的女人她已经听出了赢贞的弦外之音她有所期待又担心赢贞把事情办砸反而会不利于项治当下提醒赢贞道:诗曼妹妹这种话你我姐妹私下里说说也就罢了可千万别让大王听到他可是非常忌讳后宫干政的

小妹知道赢贞忙道小妹也就是随口说说姐姐莫怪

又跟赢贞寒喧了几句赢贞便离开了妙弋宫虞姬的态度她已经知道了接下来怎么操作那就是她的事了

项庄决定迁都洛阳的消息就像是一枚石子投入安静的水池瞬间溅起了无尽涟漪一时间整个秭陵城便陷入了莫名的躁动之中达官贵人们奔走相告勋戚贵胄们长吁短叹巨商大贾们仓皇失措就是那些贩夫走卒也没心思干活了

内史(相当于后世的京兆尹)叔孙平正在偏厅招待到访的十几个同僚这十几个同僚大多都是内史府的属官也有恰好返京的外郡属官但不管是京官还是外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吴郡、京畿人士

要说迁都对哪个群体的影响最大绝对非吴郡、京畿两地的豪族莫属

不管是先前的吴县还是后来的秭陵终归都在江东吴郡、京畿两地始终都是京师脚下作为两地世家豪族他们便拥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是一旦迁都洛阳他们的这些优势立刻就荡然无存了这对他们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项他、项佗他们不愿意迁都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过惯了安逸的好日子不愿意离开繁华的秭陵跑到一片萧条的洛阳去过苦日子要说迁都对他们这样的项氏宗族子弟有什么致命的消极影响那是完全谈不上的

但是对于吴郡、京畿两地的世家豪族来说迁都几乎就是要了他们的老命所以他们的反应也尤为激烈

简直是胡闹秭陵建成才十多年怎么又要迁都

就是迁都是那么容易的么这不是劳民伤财么

江东繁华定都秭陵可说是众望所归但洛阳有什么

不行这是乱命我们必须联合江东所有的士子抵制迁都

不只是江东的士子还有江东的勋戚贵胄他们恐怕也不会同意

十几个官员越说越激动群情激愤之下大有呼朋引伴前去楚王宫请命的架势叔孙平实在看不过去只好站出来道:诸位诸位诸位且听本官一言大王决定迁都那是与诸多大臣商讨后做出的决定又岂是你们能够置喙的

十几个官员还欲再说叔孙平不耐烦道:天色已晚明日大朝本官还要早起所以就不留诸位了诸位请自便吧说罢肃手逐客十几个官员这才怏怏不乐地去了

一直将十几个官员送出大门外叔孙平又匆匆返回后院径直走进了东暧阁

正在矮榻上梳头的叔孙贯睁开混浊的老眼问道:平儿那些人全都走了

叔孙贯已卸任吴郡郡守赋闲在家养老了因为不久前项庄刚刚颁布了一条法令官员年逾七十就必须致仕不过项庄也对叔孙氏做了补偿擢升叔孙平为内史

叔孙平点了点头说道:父亲迁都之举可以说是把整个江东所有的世家豪族都给得罪了儿有可靠消息令尹项他、太尉项佗也反对迁都所以儿子想这次父亲你若是能够站出来登高一呼儿以为大事可期

大事可期就凭刚才来的那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货叔孙贯冷然道你不要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项他、项佗以及勋戚贵胄或者反对迁都却绝对不会为了反对迁都就跟项庄闹翻以项庄的心性若是没有十足把握他又岂会轻率行事

叔孙平道:那就任由他胡作非为不成若迁往洛阳楚国还是楚国吗

当然不能任由他胡作非为叔孙贯冷然笑笑从案上拿起一封密信递给叔孙平说道平儿你先看看这个

叔孙平匆匆看完讶然道:父亲这是宫里……

我儿慎言叔孙贯制手制止叔孙平往下说然后说道小子你自诩才学出众可在为父看来你的见识手段却还及不上一个妇人好好学着点吧

叔孙平捧着密信将信将疑地道:父亲这跟迁都根本是两码事能行吗

所以才说你的见识还及不上一个妇人叔孙贯伸出手指戮着叔孙平脑门恨铁不成钢地骂道这两年事看似不相干其实就是一码事顿了顿叔孙贯又叹息道回去好好想想吧要想阻止迁都这是唯一的办法

次日恰逢月初大朝当项庄穿戴上冠冕朝服登上大殿时京中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官员早就已经站班等候多时了

君臣之间叙了礼数项庄便冲项他使了个眼色

项他虽然满心不愿却还是硬着头皮站出来奏道:大王臣有本奏

项庄一肃手项他便接着说道:大王秭陵虽然市集繁华、物产丰饶堪为万世之基业奈何偏安一隅而今我大楚雄有十七郡幅员更遥遥几千里以秭陵为国都实有诸多不便为长治久安计臣奏请迁都洛阳

项庄不动声色环顾群臣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百里贤当即第一个出班附议遂即桓楚、季布、周殷、钟离昧、虞子期等勋戚也纷纷出班附议项佗心下苦涩也只好出班附议其余官员见状知道大势已经不可逆转当下也纷纷出班附议百十来个官员竟没一个反对

项庄佯装沉吟片刻说道:既然大家同声一词迁就迁吧

众臣这才纷纷归位遂即内史叔孙平又出班奏道:大王臣也有本奏

项庄不以为意淡然道:所奏何事

叔孙平道:迁都洛阳臣以为令尹说的完全在理这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也可以说是大势所趋不过江东终究是我大楚龙兴之地而且江东鱼米丰饶、工商兴盛乃我大楚税赋钱粮之根本所以臣奏请留下一位世子镇守

两班官员中立刻有人诘问道:世子以何名份镇守江东

叔孙平不慌不忙朗声答道:可封世子为吴王或者丹阳王说此一顿叔孙平又接着说道正好世子项治已然成年听闻大王欲谴其为黔中郡尉臣以为大不妥以世子之尊又岂能委为一郡之尉臣以为世子项治可为江东留守

殿上群臣面面相觑叔孙平这是唱的哪一出大王不是说了不封王么他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非要奏请世子项治为江东留守还封王遂即有念头转得快的大臣纷纷转头向丹墀上望去却看不出项庄的神情有何变化

便有大臣当场琢磨起来:莫非这也是大王授意的仔细想想似乎也不无可能大王说不封王看来只是不封异姓王而已世子项治既是大王嫡出又过继给了先王为嗣身份可谓贵不可言封王倒也是理所当然

很快便有自认机警的大臣纷纷出列表示附议

看到有人附议脑子转得稍慢些的大臣也回过味来了不片刻满大殿的文官武将就全都站到了丹墀之下奏请项庄册封项治为王并留守江东

so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