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花的北宋市井生活

第三十三章 生辰礼物

纵横注册用户请直接登录

用户名:

验证码:

没有纵横账号?

保存设置

村花的北宋市井生活

卷四汴京篇第三十三章

生辰礼物

这张家前一阵才刚刚办过张大郎的喜事,许多物事都是现成的,对许多规矩也比初始时熟悉了不少,因此再办张三郎亲事时也算是熟门熟路……于是在苏二娘的用心操办下,张三郎很快就热热闹闹的把杜七娘给迎进了门,让妙儿又多了一位好嫂子。

生性纯良的杜七娘嫁进门后,和苏二娘这个性格直爽的大嫂相处得很好,和妙儿这个小姑子更是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就连巧娘、杜七娘也和她相处的很好。不过虽然一家人都相敬如宾、且相处得和乐融融,但张大郎还是很快就开始催促张三郎搬去新买的院子,说是想让他自个儿当家作主、过自个儿的小日子。

这是一早就说好的事,因此张三郎也没有推脱,很快就和杜七娘搬去了新买的院子里。因杜七娘是家中独女且双亲年事已高,因此张三郎娶了杜七娘后,杜家二老就把自家的宫粉行交与闺女、女婿打理,张三郎小两口也算是有了一份足以维持小家开销的家业。

这两位哥哥的亲事先后都办妥了后,张四郎也很快就被接到了京城、并考进太学读书。一家人团聚后妙儿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觉得人生十分美好、她暂时没什么可再操心的大事了!

可妙儿虽然轻松了、但张大郎兄弟却一点都不觉得轻松———他们最疼爱的妹妹还没嫁人,他们当哥哥的心里的那块大石始终悬得高高的!于是张大郎兄弟很快就把妙儿的亲事给提上了日程……

这一日张大郎逮到妙儿就开始苦口婆心的说教,把妙儿一直逃避的事提了出来:“妙儿,咱都到京城这么久了、也渐渐的站稳脚了,现下总能上徐家去认亲了吧?这两句人拿着信物认上亲后,就可以商议成亲一事了!”

以前张大郎提出要去徐家认亲的时候,妙儿总是以自己一家人现下状况有些没落为借口拖延下来,总是说等他们一家人在汴京站稳脚了再去徐家,才不会被徐家人看不起,自己也才能昂首挺胸的去和徐家认亲。

虽然张大郎觉得无论张家如何落魄,徐家都必须言而有信的遵守婚约才对,但妙儿总是能搬出一大堆道理来阻拦,张大郎心里也不想让徐家人小瞧了张家、让妙儿以后在夫家没地位,因此才会同意暂且把认亲一事搁置……

可现下张家在京城可是混得如鱼得水,生意也是越做越红火,张大郎觉得他们完全可以上挺直腰杆上徐家认亲去了。加上张大郎兄弟都已经成了家,接下来自然都把心思放在妙儿的亲事上,打算无论如何都要赶紧把妙儿的亲事给办妥了———虽然妙儿已经定了亲,但她很快就要及笄、满十五岁,及笄后要是还不议亲、多少会招人说闲话!

于是这一次张大郎是铁了心不再让妙儿逃避和推辞,更是和张三郎一起、一左一右的拦着妙儿,让打算脚底抹油、溜之大吉的妙儿只能乖乖的坐回原位,一脸郁闷的嘀咕了句:“我觉得我不嫁人就这样自给自足的过日子,也挺好的嘛!”

妙儿虽然很小声的嘀咕着,但张大郎还是听到了、并且马上一脸严肃的训了她一句:“荒唐!姑娘家哪有不嫁人的?你若是不嫁人,可是会招人闲话的!”

妙儿知道自己肯定说不过古板的张大郎,只能心存侥幸的说了句:“那等我们家再多挣点钱再去也不迟啊!那徐家就在京城,又不会跑掉!”

一旁的张三郎马上无情的出言打破妙儿的希望:“我们家现下已经不差银子了吧?光是家里的积蓄就有不少了吧?且咱们的铺子每天都会有一笔很可观的进项,哪还会差银子?”

张三郎似乎为了“报复”妙儿当初对他的逼婚,只见他不依不饶的把事情分析得一清二楚:“妙儿你别想再找借口拖着这件事了,别说我们在家乡还留着一份不小的家业,就是在京城也是已经有房有铺子了,且大哥还在翰林院里当着差呢!就凭这些,徐家也不敢再小瞧我们张家!”

妙儿在这件事上始终拗不过疼爱她的两位兄长,也清楚和徐家的亲事她实在是不能再逃避了,于是妙儿只能愁眉苦脸的做最后的挣扎:“那再等一小段时日,等我生辰过了再去徐家总行吧?也就还有小半个月而已,难不成这几天大哥、三哥都等不了?”

张大郎和张三郎闻言先是对视了一眼,随后迅速的交换了个眼色,最后由张大郎一锤定音:“好!那我们就说定了———等你的生辰一过,我们就一起到徐家登门拜访!我这就让你大嫂准备登门拜访的礼物去。”

妙儿见张大郎都急着准备礼物了、知道事情已成定局,于是只能垂头丧气的点了点头,并忍不住在心里暗暗猜测徐四郎那个小白脸长大后会是个什么样子———嗯,他的屁股不会还是像那白花花的银子吧?

妙儿对徐四郎那白花花的屁股可是印象深刻啊……

且先不说妙儿上徐家认亲一事,却说一转眼妙儿的生辰就到了,且巧娘还不小心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徐东汉,于是有徐东汉这个大喇叭在、徐东临自然很快就知道妙儿什么时候生辰,并且还特意在那一日“碰巧”登门拜访。

这徐东临明明是踩着日子来了,可却偏偏装出一副正巧赶上的样子,并还故意装出是到了张家、才意外得知妙儿今天生辰的样子,实在是闷骚得很!

且徐东临明明是专程来约妙儿出去逛街的,但见了妙儿后却故作随意的说道:“既然今日是你的生辰,我刚刚得知也没来得及备下礼物,不如索性由我带你好好的逛逛汴京,算是我送给你的生辰礼物。”

妙儿到了汴京后一直在州桥一带活动,还真没好好的逛过汴京别的地方,加上这几日张大郎兄弟老是提醒妙儿去徐家一事,让妙儿这几日有点闷得慌、早就想出去走走散散心……

因此徐东临一相邀、妙儿马上欣然答应:“好啊!我正想四处走走散心呢!”

徐东临一边做了个请的手势,一边很“随意”的把早就选好的地方说了出来:“你来汴京这么久,还没机会去逛京城有名的几个瓦子吧?”

妙儿摇了摇头,道:“瓦子?那是什么地方?我没去逛过……”

徐东临一边在前面引路,一边带着一小丝得意说道:“我就知道你没去过,京城各大瓦子乃是城中最热闹的地方,那里头有各种各样的伎艺表演,包你见了后大开眼界!”

妙儿还不晓得北宋都流行哪些艺伎表演,因此马上好奇的问道:“伎艺表演?听着还挺有意思的,都有些什么表演?”

“京城最热闹的瓦子就在前面不远处,你到了一看就知道!”

徐东临却故意卖了个关子不细说,只挑了瓦子的规模来做介绍:“这京城最有名的瓦子都在前面那东角楼街巷———街南是桑家瓦子;附近的北侧是中瓦子;再往里走是里瓦。”

“这些瓦子里头大小勾栏有五十余座,北侧的中瓦子最有名的是莲花棚和牡丹棚;而里瓦子的夜叉棚、象棚则是最大,最大可容得下数千人呢!”

徐东临边介绍、边大步流星的把妙儿往目的地带去,不消片刻妙儿便站在了徐东临先前说的桑家瓦子外,初步见识了周围那些各式各样的杂技表演,再一结合徐东临先前的介绍,妙儿终于对北宋瓦子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所谓“瓦子”其实是随着宋代市民阶层的形成、而兴起的一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

发表评论

标题:

验证码:

新版目前只针付费用户开放,请充值后使用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