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

第637章 一个人就是千军万马

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第637章一个人就是千军万马女生文学

第637章一个人就是千军万马xwenxuem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第637章一个人就是千军万马(女生文学xwenxuem)

程时却只选中芯片,PCB,微电子,手机,电脑相关的几个企业,其他一律拒绝。

PCB通过预设的铜箔线路连接电阻、电容、芯片等元件,实现电流传输、信号交互和机械固定,替代传统的导线连接,大幅提升电子设备的集成度、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很多人都看不懂程时的操作。

要说赚钱,不是应该生产汽车,服装,再不济就搞食品也比扔大把钱去做这些完全不知所谓的东西要好。

程时却只有一句话回答:“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去做。未来的事情给能触碰到未来的人做。”

他一直按照自己的计划在有序推行,也不知道这些不懂行的人,有什么资格来说三道四。

要不是怕他那些投资伙伴们的信心被动摇,他连这一句解释都懒得给。

程时对五轴中型数控机床样机的改进也基本完成了。再次试机,之前的不足基本被改进。

虽然还是不满意,但是他也知道没可能一步到位,所以可以先量产,有收益,再慢慢出改进版。

不是他没有耐心,而是他的员工需要及时得到正反馈。

光有工资奖金是不够的,还需要参与的项目能够得到更多的人认可,能创造更多的收益。

就像一群人一起走一万公里夜路。

第一条路上有一千个有奖励,可以休息的驿站。

第二条路上只在终点有大奖励。

肯定是第一条路走得没有那么辛苦,中途放弃离开的人也会少些。

他的四轴微型机床也在不断地改进中,而且机床的销售额和利润都已经是他的零配件加工的好几倍了。

而且这个五轴中型数控机床一上市,将直接让很多厂的产品质量和整个中国的机床精度水平大幅度提高。

所以如果知道程时都做出来了还压着不卖,其他厂会不停的给压力。

程时把机床厂又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专门阻住生产,一部分则专注改造升级。

之前的技术骨干,也根据特点被分别委派到两个部门。

然后给骨干们涨工资,继续细化绩效奖励的制度。

今天是新架构后的第一次中层会议。

程时一般在下午4点多开这样大的会议。大家为了准时下班,都会长话短说。

大家都很兴奋,因为他们以前最多算个小组长,现在才正儿八经成了干部。

程时用镇定地目光扫了一圈说:“今天,我们企业的中坚力量都来了。”

这一句话就给所有人都戴了顶高帽子。

只要来了,那就是中坚力量。

大家顿时觉得腰杆都直了。

程时接着说:“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企业越大,我的管理风格也明显在变化。”

其他人面面相觑:怎么忽然说这个......是要做重大调整吗?

程时说:“因为企业的员工越多,就越要细分管理,才能提高内部效率。最开始不到十个人。我采取的是扁平式管理。只有两层。除了我,都是普通员工。所有事情都由我拍板,然后下达任务,你们去执行。每个人的工作内容都比较复杂。比如张总,又要营销采购,又要管后勤和人力资源,还要跟政府和兄弟企业,媒体沟通,有时候还要参与技术研发,缺人的时候还要上手帮忙做零件。一个人就是千军万马。”

程时拿张自强来举例绝对不是随口一说,而是因为最近冒出了很多质疑张自强的声音。

有人说,张自强对技术一窍不通,纯靠跟程时的友情,才能在这种高新技术企业坐第二把交椅。

有人说,程时以前是为了得到张国华的支持,并入股汽车厂才重用张自强。现在局势整个转变过来了,向东市,乃至湘省的企业,都要看程时的脸色。所以张自强已经无用,程时肯定很快就会用更有能力更强势的人替代张自强。

还有人阴阳怪气:“我要是张自强,都没脸当总经理,老老实实做个销售部门经理就心满意足了。”

所以,程时说这些话是在给张自强站台,告诉大家,张自强对于“时运机电”有多重要。

于大东以前可能不明白。

现在他跟三教九流,政府企业打交道多了,深谙简单一句话里可能包含一万字的规则。

程时说这些话也意味着,质疑张自强的不仅仅有外面的人,也有这里面的人。

他若有所思用眼神扫了一圈。

他这人吧,有时候为了护短,可能不太讲道理。

有人暗暗脸红,有人不服,昂头望着程时。

其实企业刚创建的时候,程时自己的工作都很杂,又要销售,又要技术研发,还要对外技术支持开发高端客户。

说白了张自强还是在打杂。

程时接着说:“后来厂里职工超过二十人以后,管理结构就变成了三层。我下达命令给技术,财务,人事,采购的部门主管。他们再去指挥下面的执行。”

“这个时候,我出去的时间越来越多,我们得到的订单越来越大,涉及的技术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就更需要一个既懂技术又有耐性,还能跟全社会各个层次的人沟通,动用所有力量管理好企业内外日常事务的人。”

那些刚才还有质疑的人这会儿一愣。

如果这么说,确实没有人比张自强更合适了。

刘光荣技术比张自强强,可是他对外协调,跟政府部门打交道肯定是不行。

于大东对外协调很好,但是对厂里的事情不太清楚。

更何况他们都没有张自强的耐心和能屈能伸。

如果他们都不行,其他人就更不行了。

张自强能叫出厂里所有人的姓名,知道对方的来历和优缺点。

出了问题,他虽然自己没有能力解决,但是能以最快的速度从内部或者外部找出能解决问题的人。

程时从大家的眼神里看出,这些人已经彻底服气,便接着往下说:“现在我们有了两个厂子,之前的三层管理模式也不适合了。要用更复杂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像个宝塔层层往上。”

“每个厂有厂长,厂长下面有部门主管,部门主管再管职工。”

刘光荣下意识问了一句:“那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