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陈太太山村绣花陈流芳青山言爱(2)
陈太太在村民阿福家中住下,住了村民家中的一层楼。村中的房子其实也不算贵,陈太太甚至有买一幢楼在此定居的想法。
陈太太每天绣花,她学习得非常快,很快她的绣品,也进入服装公司的精品之列。陈太太自己一步也不愿意走出寺后村,她托画家冷励均给她从南京书店买了一些绣花的书籍来,专门攻起了绣花的行当。
山村里每周两次都有扬子江送奶公司的车子把牛奶送进来。有一天,一个送奶工拿着陈太太的照片在问村民,一群村民围着议论纷纷。陈太太心想,该找上门来的还是要找上门来,就走了过去。
很快村子里就知道陈太太是离家出走的妻子,现在丈夫托人找上门来了。陈太太想继续住在村里,可是平静给打破了,她也无法跟村民解释。
陈太太于是给陈流芳打了个电话,让他去南京一趟,上村里去走一走,免得她在这家庭传统道德感极强的村庄里面无法立足。陈太太也不愿意让村民认为她有一个相对来说还算富有的丈夫,她要求陈流芳显得朴素一点,开个破一点的车去寺后村看望她。
杨柳开着个车领着陈流芳在南京郊区的山道上盘旋,那些山村的路修得得非常好,除了不时有车从上或从下飞快地沉寂驶过惹得陈流芳有点心惊之外,陈流芳也算明白,祖国大地真是广阔,陈太太在北京抑郁寡欢18年,可不,这回在南京郊区的一个小山村找到了她的安居乐业之所。
半路上,杨柳指着一座山腰间的一个崭新院落说:“那就是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的一个私人会所,我也去过,朴素古雅,设计精美,不过五常先生不常在此。”
杨柳说:“目前,从南京的趋势看,许多私人住所慢慢向乡村迁移,只是乡村土地问题没有办法解决,所以这些住所都是非法住所,先与村庄达成一种默契,才能建设。”
陈流芳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中国人还是有乡居情怀啊。这里风景确实不错,望峰息心哪,我真可以考虑与骆英一起到此养老。”
杨柳说:“呵呵,早了点。现在中国人都把养老地选在日本或者欧美,前阵子我有个哥们也发动我办投资绿卡。我说,我是小生意人,与国家无仇,与政府无恨,与百姓无怨,我留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了。哪天如果再来场财富革命,我就把财产和平奉上。人在江湖,越是把自己当小人物,越有安全感。”
陈流芳说:“同感同感。我也是每天忙得,太太都没办法照看,我还真不想改换国籍。我宣称自己是爱国主义者,但我是爱《红楼梦》、《牡丹亭》这个中国。我是导演,我是电影制片人,我是电视剧厂商,我没时间也没兴趣移民。这也是我拍新红楼的原因。挣钱挣到一定份上,我就想做点有价值的东西。”
杨柳也陈流芳一路聊着天,两人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两个人都当过工人,都当过个体户,都体验过80年代那个神速挣钱简陋挣钱的阶段,精神风貌与胡公子那样的红顶商人、知识精英、情绪障碍者有很大的不同。
杨柳的豪华奔驰开进了寺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