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重活一回

第六十七章 李婆婆生日

重生之重活一回第六十七章李婆婆生日

第六十七章

李婆婆生日

转了一圈,其实什么也没有看到。但是余伟奇好似还是非常兴奋,余晟睿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唯有在她家的活泉水井的时候,他竟然不怕这冬天的冻,捧着水喝了两口,余伟奇跟着学,结果直嚷嚷着冰牙,李玉一路上都在瞄着余晟睿,他咋没反应呢?

是冰得说不出话来了?还是根本就没有什么感觉?不然这怎么会明明是兄弟俩,差别这样大?其实李玉她们冬天倒是很少喝生水,但是据她所知,一般活泉水都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呃,是针对普通水源来说,实际上真的冬天伸手进水里,也会冻得直抖!所以余伟奇的反应是正常的。

李玉她们几个回来的时候,本来应该在厨房里忙着的女人们,全都坐在那里聊着天呢!三人都搞不懂,怎么了,今天不做饭啊,余伟奇还摸着肚子呢。看样子已经在为自己的午饭担心了。

“玉儿,大哥,二哥!”正在三人发呆的时候,李芳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里冲了出来,看到她,李玉不但松了口气,而且还开始期盼中午的口福,难怪这些女人们全都在这里摆龙门阵啊,原来是李大伯上来献孝心了啊。

李芳一来,就直接跑到余伟奇身边,李玉早就发觉了,李芳好似有点怕余晟睿一样,能不跟他接触就不跟他接触,余晟睿也不在意,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两人虽然是亲戚,而且李芳李玉经常去他们家,却也只是比较熟而已,彼此连话都很少说,不是故意不说,而是无话可说。更何况余晟睿又不像是余伟奇那么疯呢!

“我的玉儿,有没有想舅舅啊?”李芳跟余伟奇到处疯,李玉跟余晟睿就在旁边看热闹,看着看着,才发现,她竟然居高临下了,不用去找。身后那假大人的声音就知道肯定是她小舅来也。呃,咋没有发现呢?看看身后的路,原来,又是一个不走平常路的人,好好的大路不走,偏偏从山上直接下来,李玉看热闹看得太专注,所以才会没有发现,当然,其中也少不了这小子故意放轻脚步,好吓吓李玉,看看,他哪里像是舅舅啊!

“小舅,你放我下来的话我就想你了!”李玉是故意的,谁让小舅的手卡得她身子好痛,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一点也不知道轻重,讨厌了啦!

“老幺,还不把玉儿放下来,你以为玉儿是麻布袋哦,没轻没重的。没看到把玉儿弄痛了吗?赶快放到起!”就在李玉小舅想为李玉的条件想他而抗议一下的时候,头上已经挨上了大哥的梨个钻(手握成拳敲在脑袋上),免费吃了几颗糖,只得无语的放下李玉跑去找他二姐去了。

前面刚来了舅舅,蚕房屋的转角处又出现了李姐姐,也就是李玉的大姑。看着李妈带着笑容的招呼着这些客人,李大妈脸上有几分的不好看,她娘家一个人都没有出现,而李妈娘家却来了两家,农村人最多的就是闲言碎语,李大妈又怎么可能会开心得起来呢。

其实李玉大妈因为也是嫁在李家坝,所以才会过来吃生的,而李玉外婆家,几乎每一年李婆婆生日都会来,这跟以前也没有什么不同,如果真要说不同的话,反倒是李大妈家,说起来,李婆婆的年龄也不算大,以前的时候,李婆婆又没有说特意过生日,李大妈当然可以不来了,但是今年稍有不同,李大妈也是明白人,再加上今年有了一些钱,两家的关系在过年的时候也变得亲近了不少。所以不办也变成了现在,亲戚多了就是这样嘛。

其实在坐的人也没有人说什么,只不过是李大妈自己的的自尊心在做怪而已,在农村。因为三姑六婆之说,也藏不住事儿,难免的也就会生出攀比之心。

李大伯的速度非常的快,其原因在于他来之前,李妈她们一堆女人凑在一起已经把各种东西收拾好了,本来就只差炒了,李大伯来的时候,正好接手,直接上锅就可以了,下面烧的是干透的木块,那火的劲道也够大,怎么可能不快呢。

饭菜摆上了桌子,不说李玉李芳她们了,就是余晟睿余伟奇甚至连李玉的舅舅刘桂柏都只有坐小桌子的份。

李玉家的两张大桌子坐得满满当当的,(其中一张桌子是借王大妈家的,农村人一般都只有一张大桌子。)李大妈李妈,甚至是李桂月都没有上桌子,才勉强坐下来而已,圆桌小桌方桌,更是全都摆上了。

大家坐好之后,李大伯在外面的屋沿之上挂上两长串火炮,点燃,噼哩啪啦一阵乱响。李婆婆正式向大家宣告,她又长了一年了。

李婆婆被请上了桌子,李大妈她们却没有如此的好运了,正在李大伯的指挥之下,忙得团团乱转呢。

好菜一样一样被呈了上来,在坐的每一个人都去吃过人家的酒席,对于八大碗这些酒席必备的东西都熟悉得很,看到搬上桌的这些东西,大家才知道,李大伯还真是一个官炉师,给他做生日都是以这个为标准来做的。

大碗肉大口酒。来的都是亲戚,再加上其中还有不少是有求于李婆婆家,嘴里讲的都是些漂亮话儿,李婆婆也开心,不知道是为日子越过越红火,还是因为今天大小也算是一个团聚的日子呢!

老年人年纪一到,经常会生出许多的感叹,以前的生日其实没有这么多客人,但是真有都来了的时候,有谁没有来却又会不高兴,也难怪李大妈脸色难看,原来她多少还是理解这种心态。

不过,李婆婆倒是对大儿媳妇娘家没有来的事情没有什么反应,反倒是对于她余家的幺幺家没有来人有些不高兴。最初的时候李玉还没有发现这一点,因为李婆婆笑得满脸的折子,有谁看得出来呢,但是当她送走了客人的时候,李婆婆跟李大妈和李妈三人在灶屋里收拾的时候聊了起来,李玉才知道,李婆婆今天还是觉得有些不圆满啊。

今天的碗上面都是厚厚的一层油,要先用火灰在里面拌一下,再用热水洗,三个人分工合作,李大妈用火灰拌,李婆婆洗第一次,李妈洗第二次,李大妈跟李妈正在东家长西家短的聊得热火朝天呢,不过两人是嘴里不停,手上的的动作可是半分也不慢啊,眼看着李婆婆手上的碗洗好了,她却好似失了神一样,斜斜的往水缸的方向递,李妈划拉半天也没有划拉过来,才发现了婆婆的不对劲。于是问道:“妈,你在想啥子?咋个把碗往水缸里扔呢?”

“哦,没有啊!”李婆婆强笑一下,把手上的碗递给小儿媳妇。想了一想,又说道:“唉,我以为今天幺幺屋头要来人,却没想到等到了又等还是没有看到人,那天在街上的时候我还给她说了的,喊她到时候过来耍耶。”

“妈,可能幺姑婆屋里头有事啥,这两年我们两家来往的又不是很多,咋个这么远还跑一趟嘛。反正,今年我们也没有打算大办,大多数亲戚都没有通知。来的都是走得近的,或者是坝里的几家而已。”李妈不以为意的说道,她家妈嫁到李家坝也这么多年了,余家屋头到是走得很近,今天她几个兄弟基本上全都来了,就算自己没来,也让小辈过来了,这样也算是可以了,要晓得,像她妈这样大的年纪,跟娘家的兄弟感情还这么好的也少得很了。

“那不一样!”李婆婆眼睛一瞪,才说道:“这个幺幺在我小的时候对我最好,我长大了一直也对她不差,我可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哦。还记得她屋里修房子的时候,没得粮吃,那个时候日子那么难过,我还给她屋头背了二十斤米去,我那会在集体蒸包子,可是给官炉师和管仓库的送了好多回的包子,才给我屋里拿了几十斤米出来,就给她屋里送了二十斤去,你说,我哪里有对不起她呢?”

说起这个,也不是李婆婆斤斤计较,而是当初她屋头幺幺可是说好了要还的,不过,一直都没有音信罢了,到后来,就算是她屋头日子最艰苦的时候,李婆婆都没有想过要去讨回来那些米。所以李婆婆才会一些在心里记到起的,就算那个时候李爷爷没有怪过她,但是她心底还是有些不舒服。

“这个……都过了这么多年了,就不要再记到了,她这个时候真的还上我们二十斤米,我们也看不上啥。”李妈极力的劝着李婆婆,却不知道,这人啊,在气头上要么就顺着她的话说,等她自己发泄够了,那也就没事了,要不然就只是点头一个不开腔,这要是跟着她对着干,她是越说越生气啊。看看,李婆婆现在就是这种状态了。

“那哪能这么说,想当然,二十斤米是啥价,现在二十斤米又是啥价,那个时候就算是有钱,也没得地方买,大集体的时候,哪里去找买米的地方啊!这个时候肯定不同了,就算她屋里给我挑两百斤,也抵不到那个时候的二十斤!那个时候,一年到头可是难得吃到一回白米啊!”李婆婆白眼一翻,没好气的瞪了一眼小儿媳妇,暗怪小儿媳妇不争气,这笔帐当然不能够这么算的。

李大妈看了两眼她妈,知道这个时候说什么也讨不了好,不过,有的话她还是要说一下,有些事情,最好还是不要随便说的好,农村说空话的人最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