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月圆

第三十六章 一路趣闻(2)

宋初云和展寂衍在白水城歇了两日,挑了些有趣的地方去逛了逛后,他们便重新上路继续往下走去。因宋初云一行人也不是赶着要去哪儿,所以一路上倒是走得慢悠悠的,看到什么秀丽的风景便停下来稍作休息,这样走走停停倒也不会耽搁太多功夫,他们很快便到了和白水城相邻的“黑水城”。

这马车还没走到城门前,秋莲便突然满脸通红,在车上也是表现出坐立不安的模样,秋莲一会儿看看宋初云,一会儿再看看展寂衍,脸上带着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似乎有什么事儿难以启齿同大家明说般……

宋初云细心的发现了秋莲的不自在,悄悄的在她耳边问道:“秋莲,你这是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事儿不好说出口?”

“小姐,奴婢想、想……”

秋莲犹豫了好一会儿才别过脸,用小的不能再小的声音飞快的说了句:“奴婢想要下车方便。”

宋初云听了此话先是一怔,随即才后知后觉的想通这“方便”就是“上厕所”的意思,这要是换做是在现代,宋初云完全可以十分优雅的说———不好意思失陪了,我去洗手间补补妆。

这补妆自然就可以顺道上个厕所了,只是这到了古代,宋初云还真不知该如何委婉的说出秋莲的请求,于是宋初云看着展寂衍支吾了半天也不知该怎么说,最后索性直接冲着书亭喊道:“书亭,你找个偏僻的地方停一停,让我们下车方……”

有展寂衍这个大男人在跟前,宋初云还真是有些不好意思说出“方便”二字,所以她干脆也就不说了,只命书亭找个地方把车停下来,哪知这展寂衍偏偏在此刻像个二百五般,追问了句:“好端端的,你们下车做甚么?这就快要进城了,等进城了再下车步行不是更好?”

“哎哟!我说下就下,你就别问这么多了!”

宋初云见展寂衍似乎一脸好奇的想继续追问下去,连忙朝一旁已经急得满脸通红的秋莲努了努嘴,这展寂衍一看秋莲的模样顿时就明白过来了,径直同书亭吩咐道:“书亭,你瞧瞧这路边有没有茅房,若是有赶紧靠过去停下,少爷我要下车方便。”

展寂衍的直爽让宋初云越发觉得扭捏,人家这古人都可以大声吆喝着要“方便”,她这一穿过来的现代人咋就不敢开口说要“如厕”呢?

展寂衍似乎猜到了宋初云的心思,笑着说道:“这一路上我们可是要一直一起呆在这小小的车厢内,你们两位女眷要是感到内急,大可直说无妨……”

“这人自古便有三急,人人都会,这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羞于启齿的事儿。”

展寂衍这么说宋初云越发觉得不好意思起来,连忙干笑着把话题给岔开了:“这荒郊野外的,还有专供过往行人使用的茅厕?”

“眼下我们已到了离城门不远的村落,想必应该会有供人使用的茅厕。”

展寂衍的话让宋初云惊得把下巴张得大大的,在此之前她还以为古人一出了门,都是走到哪儿急了就随便就地解决,压根就没想到这古代也有公厕。

既然有公厕,那是不是像现代一样也要收费呢?

宋初云是个想到什么就问什么的人,所以她当下便满是好奇的问道:“那这供人使用的茅厕可要收取银子?”

“大多都会多少收几个钱吧,这也不能让人白搭个茅厕任人使吧?”

两人说话间马车渐渐的慢了下来,外头也传来了书亭的声音:“少爷、少夫人,前面村口就有几间茅厕。”

书亭话刚说完不到一会儿,马车就彻底的停下不动了,秋莲连忙先在书亭的搀扶下下了车,随即才转而扶着宋初云下车,这宋初云一下车便见前面有着几间类似厕所的屋子,让宋初云称奇的是这茅房正上方还挂了块牌子,上面书着“齿爵堂”三个大字……

宋初云还是头一回见这厕所还取了个如此雅致的名字,于是不由对这“齿爵堂”生出了几分好奇心,遂同秋莲一起率先进了最左边的一间。

这一走到里面,宋初云才真正发现了这“齿爵堂”的特别之处,只见这厕所里头的四面墙上都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图画儿,不但在角落点了用来驱蚊驱臭的熏香,一旁还专门放着一叠草纸供人使用,可以说比那现代的厕所还要人性化些。

不过厕所始终是厕所,即使它再新奇,宋初云如完厕自然也是想着要快快离去,只是宋初云和秋莲出来后,四处张望了下却不见有人候着收钱,而就在她们感到十分奇怪时,一个裹着头巾的妇女前来搭话解了宋初云的疑惑……

“这位夫人是从外地来的吧?”

那位妇人边说边打量了宋初云几眼,接着不等宋初云回答就自顾自的说道:“看夫人这身打扮定是从白水城那边过来的,眼下想必是要去黑水城,途径我们这小村庄顿觉内急,于是便下车前来这‘齿爵堂’小解。”

宋初云见这妇人说话跟个侦探似的,也懒得同她多说,直接问道:“敢问这在茅房收钱的人在哪儿?请大婶指点一二,我们用了人家的茅房得把钱给了才好离去。”

那位妇人一听便猛拍了大腿一下,咂嘴说道:“嘿嘿,我就说您是从白水城来的,您还不承认?!”

“您要不是外地人,咋会不知道这‘齿爵堂’打从盖好的第一天起就不收钱,一直以来都是不要银子任人如厕。”

这“齿爵堂”盖得还算是不错,至少比穷人家的茅坑要强多了,且里面不但熏了香还备了草纸,这些可是要花费上不少银子去置办,宋初云原以为盖“齿爵堂”的人定是想着把茅厕给装饰得好看一些,这才好多向前来方便的人收取银子,哪知这“齿爵堂”竟然是不用钱的“免费公厕”!

宋初云只在心里觉得好奇,面上却也只是表露出一、二,哪知那妇人是个长舌之人,这宋初云没问她自个儿却抢先一股脑的倒出话来:“我们村里这几间茅厕都是穆太公一人所盖,他可是靠这几间茅厕一夜发了家呢!”

这女人天生就有八卦细胞,宋初云原本是不大喜欢这呱噪的妇人的,但眼下听她这么一说,心里顿时十分好奇,忍不住追问道:“哦?这穆太公是如何靠茅厕发家的?”

“我们村里本是没有这白白让人使的茅厕,是有一次穆太公进黑水城里卖菜,一时内急在城里寻了一间茅房小解……”

原来盖这“齿爵堂”的是个被乡邻称作“穆太公”的乡下人,穆太公原本是靠在家里种菜、每日担到城里去卖以维持温饱,一年前才突然不再卖菜改而盖起茅厕来。

这穆太公突然盖起茅厕也是有些原委,原来一年前的某一日,穆太公进城卖菜时突觉内急,一经寻找发现这城里的道路两旁有“粪坑”供人如厕,只是这“粪坑”可是要收几个钱才能得以进入。

穆太公当时已是急得憋不住了,最终只能掏出几块铜板进去痛快了一把之后,这穆太公方便完后因心疼那几块铜板,所以他没有一走了之而是立在茅厕外呆了半天。

穆太公本是因不甘心花了那几文铜钱而在那里傻站,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法子把钱要回来,哪知他这一站发现这前来给钱解手的人还不少……

于是,穆太公凭借着自己特有的商业敏感度,抓准商机确立了自己后半生的饭碗,这饭碗虽说不大体面,但穆太公却觉得它倒强似作别样生意……

打定主意后穆太公连菜都顾不上卖了,立刻就从城里往村里赶,一回到家他就赶紧请了几位工匠,把自家门前的三间屋掘成三个大坑,每一个坑都砌起小墙隔开,很快穆太公就按着城里那收钱的茅厕的样子,依葫芦画瓢的盖了三间茅厕。

这茅厕一盖好,穆太公就赶忙到城中的亲戚家里,厚着脸皮讨要了些人家看不上眼的诗画,回到村里穆太公立刻把这诗画都贴在那新盖的粪屋壁上,这诗画贴完了穆太公还是觉得不慎满意,于是便请一个读书人给茅厕题写了个别致的名字———齿爵堂。

为了吸引村里的男女老少前来如厕,穆太公脑袋一转又想出了个好点子,他提了几把新鲜的蔬菜上村里的教书先生家里,托他替自己的新茅厕写了百十张“报条”以供他四方张贴……

这“报条”其实作用等同于现代的海报宣传单,上面写着:穆家喷香新坑,远近君子下顾,本宅愿贴草纸。

这一举动对村里的各户人家来说十分具有吸引力,这乡下人用惯了树枝叶儿和干稻草,如今有现成且不要钱的草纸使,加上这“齿爵堂”的环境实在是比自家茅坑优雅了许多,粪屋四壁上更是贴满了花花绿绿的诗画,最是惹人观看……

从35章开始,小云所写的“抢婚”“潘安”“茅厕”等古代趣闻,皆是网上百度得来的资料(出处不明),再结合小云自己的YY写出来的,并非全部是原创,所以特在此说明。